pvc终端需求与地产联系较为密切,近两年来地产端的弱势对于pvc下游订单的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从去年6月开始,pvc库存均处于同期偏高水平,同时煤炭的下行,pvc成本下移,虽然pvc单产品连续亏损,由于烧碱的利润高位,使得pvc上游减产力度不强,供给端货源充裕,需求端弱势,共同造就pvc持续低迷的行情。相较而言,pe下游相对稳定,农膜需求具有一次性、消费集中的特点,pe的回落更多是受原油回落影响。pp下游除了地产还有其他消费及家电需求等,在保交楼政策预期下,后地产周期商品(如家电需求)相对于地产前端建材等表现相对更好,另外注塑下游汽车产量也是保持增长态势,塑编下游化肥表现也尚可,总体来说从国内需求端表现看,pe好于pp,好于pvc。
从进出口角度上看,pvc出口在4-5月开始出现明显减弱,另外根据我们调研发现,pvc下游产品也是在5月出口订单下滑明显,2021-2022年pvc净出口达到接近150万吨,有效缓解了国内的供给压力,2023年出口预期下滑60万吨,出口转内需增加压力,与之相比的是国内pe及pp均属于净进口国,是可以通过调节进口量来缓解压力。从供给端新增投产压力上看,pvc好于pe,好于pp,需求端角度上看,当下 pe好于pp好于pvc, 但对于pvc 而言,在估值连续下压时,若国内地产政策端预期出现边际好转,其反弹力度或为三者最强。从新开工数据传导看,地产在未来2年仍处于下行周期,今年唯有竣工端尚有支撑,虽然年初至今不断传有地产政策预期,但不管是从销售还是拿地等前端数据看,同比预计仍是下滑,只是降幅减缓。从短期供需及成本端上看,pp 今年新增投产压力最大,pe需求端强于pp,优先关注多pe空pp, 由于pvc尚处于需求淡季,也可关注多pe空pvc,中期来看,在传统地产需求旺季8-9月,可以关注多pvc空pp。
从产品分类来看,五大树脂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abs树脂。pe、pp、pvc是使用量靠前的树脂,由于三者上下游产业链有一定相关性,本文主要探讨其两两套利机会。
从上游看,pvc原料主要电石和乙烯,源于煤炭和原油,pp生产工艺为煤制、油制、甲醇制、pdh制等,pe主要是油制,从长周期来看,础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三者阶段性价格走势较为相近,从原料成本方面看,pvc、pp以及pe是有一定相关性,其中pe和pp相关性更加密切。
从下游看,pvc主要下游是管材、型材、地板、薄膜等,终端主要对应房地产;pe下游薄膜、注塑、管材等,终端对应农业、消费、地产;pp主要下游是塑编、bopp、管材、注塑、纤维等,终端对应地产、家电、消费。三者终端都是对应地产,从占比上看,pvc管材型材占比接近50%,受地产发展影响最大;聚乙烯的薄膜消费占比超过50%,消费较集中;聚丙烯消费则更加分散,耐消品比例低于聚乙烯,疫情解封后下游消费尚未完全跟进。
三者共同消费领域主要是在管材,受益于成熟的产业链配套体系以及充足的原料供应,使得pvc管材在塑料管材市场占据40%以上份额。随着行业发展,市场对管道的质量、性能、环保性等都有新的要求,加之国内pe、pp管道原料的供应能力不断增强,pe、pp管道对pvc管道的替代是较为明显的,但pvc管凭借历史及价格优势,目前仍是占比最大的塑料管道,未来三者的价差变化将影响其管材板块的原料需求。
根据钢联周度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当周,螺纹钢产量为268.5万吨,环比下降0.97万吨,同比下降36.84万吨;热卷产量为312.36万吨,环比下降1.24万吨,同比下降2.93万吨。螺纹钢和热卷的产量尽管都有下降,但目前产量并不算低。同期两品种表观需求量均连续两周下降,根据目前的天气情况和气象部门预测,终端需求未来大概率下滑,淡季特征或进一步加剧。
当前黑色系整体供过于求的长期趋势不改,不过有阶段性供需错配的机会。钢厂利润丰厚,铁水产量维持高位,铁矿石供需紧平衡,碳元素虽然整体累库不过下游采购意愿同样提升。螺纹钢产量恢复偏慢,库存去化速度良好,给出“淡季不淡”的交易空间,弱需求因素则在淡季被逐渐弱化。热卷产量趋增,华南投放外地资源减少后库存现向上拐点,华东由于前期外地资源涌入累库速度较快,华北和西南累库不明显,在高供给下热卷需求端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此外,盘面拉升后,期现贸易商入场锁住了大量库存,助推现货情绪走强。
近期的亮点在于钢厂利润的回升。根据钢联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当周,237家钢铁企业盈利比例为51.95%,超过半数,这已经是接近六连升,较5月初的低点升幅高达1.35倍。“伴随着盈利的恢复,在没有行政限产下,加之前期采购的原料价格低,或有更多钢厂开启复产模式。钢材供应量有望进一步上升,不利于价格反弹。
上周黑色系延续整体反弹态势,宏观的层层利多依然是交易主线。同时,铁水产量进一步提高,铁矿石和双焦供需阶段性好转,价格上行为成材提供成本支撑。成材现货层面矛盾尚不显著,淡季库存去化好于此前预期,房地产、基建等相关政策预期提振下半年终端需求复苏的信心。宏观和现实共振为黑色系提供反弹驱动。
国内外宏观政策预期在逐步好转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海外暂停加息,风险已被市场逐步消化。产业方面,铁矿石估值及铁水下降预期修复,铁矿石2309合约最低折合掉期80美元/吨左右,基本跌至矿山生产成本线,进一步下跌空间有限,且此前市场一直交易钢厂铁水减产预期,但铁水产量持续维持在240万吨/日的高位。钢厂因为即期持续有利润,故并未出现大规模减产的情况,市场修复铁水未下降预期,盘面因此出现强反弹。再者就是终端需求成材价格在逐步上移,虽然成材当前是高供应,下游需求也即将步入淡季,但我们发现钢材库存并未出现累库迹象,且整体库存处于近五年中性偏低的水平,库存压力不大,市场预期好转后,钢价也在逐步上移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1—5月,商品房销售额49787亿元,同比 8.4%,增幅较1—4月收窄0.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46440万㎡,同比-0.9%,降幅较1—4月扩大0.5个百分点。2023年1—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45701亿元,同比-7.2%,降幅较1—4月扩大1.0个百分点;房企到位资金55958亿元,同比-6.6%,降幅较1—4月扩大0.2个百分点。2023年1—5月,房屋新开工面积39723万平方米,同比-22.6%,降幅较1—4月扩大1.4个百分点;竣工面积27826万平方米,同比 19.6%,较1—4月提升0.8个百分点。除竣工端在“保交付”推动下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外,其他多项指标依然偏弱。
今年,国内棉花市场出现了诸多变化,首先是新季棉花种植面积出现了下滑,其次是主产区出现了不良天气,再次是市场对库存数据的预估出现了较大分歧,最后是市场对下游需求的预期存在较大分歧。与此同时,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当前的棉花年产量已经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在国内棉花市场占有主导地位,再加上近年来棉花期货工具在产业企业得到了更为广泛与深入的应用,使得市场与广大投资者对新疆棉花市场特别重视。因此,新季新疆棉花市场更令人关注。
第一,新季棉花种植面积有变数。
综合实地调研及相关市场机构所发布的信息来看,新季新疆棉花种植总面积稳中有降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预计调减幅度在8%左右。从导致棉花种植面积下降的原因来看,一是退棉还粮政策等落到了实处,次宜或不宜棉花种植的田地被种上了小麦、玉米等其它农作物。二是受低温、大风等不利天气影响,部分棉田错过了种植时间,被改种其它农作物。三是相关机构对水资源的管理日趋严格,一部分缺水地区的棉田放弃了棉花种植。整体来看,新疆各地棉花种植面积下调幅度不一,多数地区棉花种植面积变化不大,整体下调幅度并没有个别机构宣扬的那么大。而且,由于调减的棉田多数为低产田地,因此面积下降对棉花总产量的影响也不会十分严重,未来总产量如何还需要观察棉花的单产。另据了解,当前有市场机构预估新季棉花的单产也不乐观。事实上,当前棉花还处在苗期,后期只要天气正常、棉农加强田间管理,棉花单产与总产量还存在不小的变数。
据环球时报消息,亚洲—巴西农业联盟ceo、巴西棉花种植者协会国际关系总监马塞洛·杜阿特·蒙特罗日前预测,巴西棉花对华出口量在未来几年有望超过美国,并且可能以人民币直接进行结算。
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棉花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近年来我国棉花市场越来越被人们重视。2022年,美国和巴西在我国进口棉花来源国中位列前两位。
马塞洛称,他注意到两国关于以人民币结算的协议,“这可能是通向未来的一种方式”。马塞洛说,据他了解,目前巴中棉花贸易还未以人民币结算,但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很可能在未来发生。
巴西当前是世界重要的棉花出口国和生产国,近年来的棉花年产量均值在260万吨左右,出口量在175万吨左右,出口占产量的比重较高,同时在全球的出口量仅次于美国,其在国际棉花贸易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更令人关注的是巴西坐落于南半球,气候条件支持该国每年可收获两季棉花,可以有效的填补北半球产棉国的空档期。另外。巴西棉区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的区分,棉花生产一般随着雨季播种旱季收割,当前巴西92%的产棉区未使用灌溉,旱地棉花平均生产力居世界第一。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棉花累计进口量为38.20万吨。其中,美棉进口量为19.95万吨,占比52.22%;巴西棉累计进口量12.05万吨,占比31.53%。过去5年来,中国对巴西棉花的进口需求持续上升,巴西棉花占中国进口棉花的比例从不足10%扩大至30%左右。
卓创数据显示,5月份样本点补栏量8872万羽,环比下降3.5%,同比增加10.1%。上半年2-5月共补栏3.6亿羽,同比增加了9%。另外,鸡苗和雏鸡价格的上涨也支持补栏量偏大的结论。
养殖企业,持续补栏的动力,一是来自淡季偏高的养殖利润。2021-22年,行业已经连续2年盈利。企业现金流普遍恢复,趁价高加快补栏进度的动力比较足。二是,饲料等成本的下降,让蛋鸡养殖预期利润偏高,增强了养户的补栏信心。
今年上半年在产蛋鸡存栏表现平稳,整体处于偏低水平。峰值为今年3月的11.88亿只,此后缓慢下降了一些。截止5月份的在产存栏为11.79亿只,环比回落0.6%,同比回升0.1%。
三
蛋价何时企稳?
当前,市场普遍认为上半年补栏较旺,各机构对3月补栏数据上调了不少,补栏多基本定性。尽管质疑声音也不少,而真实的补栏数据难以准确掌握,所以短时间也难以被证伪或被证实。
但随着鸡蛋09合约的大幅下跌,开产多的预期或许已经部分反映到盘面上了。当前鸡蛋现货下跌,加速淘鸡,也能在一定程度减缓远月合约的压力。
过往9年间,现货梅雨季平均跌幅为16.83%,最大跌幅为2017年(高存栏)的34.39%,最小跌幅为2021年(低存栏)10.45%。现在梅雨季还未结束,说鸡蛋价格难有向上的动力。之前的文章,也说到过,鸡蛋09合约的6,7,8三月的季节性上涨是大概率事件。只是在启动时间以及持续时长上,有所差异。快则在端午节前后,慢则在8月。但中秋备货结束后,盘面都有调整。所以尽量是波段操作。
截至目前猪价已持续下行8个月,但4月末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依旧高达4284万头,新生仔猪数量居高不下。上周末(6月9日),全国主要地区生猪出栏均价14.36元/公斤。最高地区浙江继续保持在15元/公斤,而最低地区新疆价格13.6元/公斤。云南、贵州、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不少区域猪价已跌破14元/公斤。
不仅养猪暴跌,行业陷入亏损,牛、羊肉价格也在下行。牛羊产业同样有所增产,一季度全国牛出栏1190万头,同比增长4.6%,牛肉产量同比增长5.1%。羊存栏33177万只,同比增长3.3%,出栏量同比增长4.7%。目前肉牛羊降价幅度没有猪价跌得厉害,但同样面临亏损危机。
据农业农村部公布,6月第一周全国主要肉蛋奶产品价格如下:
全国猪肉平均价格23.98元/公斤,同比下跌7.4%。鸡蛋平均价格11.23元/公斤,同比下跌1.7%。牛肉平均价格84.98元/公斤,同比下跌1.9%。羊肉平均价格80.11元/公斤,同比下跌1.9%。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3.85元/公斤,同比下跌7.0%。
可以说是,肉蛋奶价格全线走弱。疫情结束,怎么消费还是没有起色吗?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1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367万头,比12月减少23万头,环比下降0.5%;2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343万头,比1月减少24万头,环比下降0.6%;3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305万头,比2月减少38万头,环比下降0.9%;4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284万头,比3月减少21万头,环比下降0.5%。
从现货价格角度看,目前头均亏损300元/头,亏损时间持续了6个月,是常规猪周期情况下亏损时间最长的,市场存在一定的上涨预期。从产能角度看,目前上游产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去化,对应四季度开始的出栏量会进一步下滑,同时四季度的消费向上,涨价的预期氛围比较强。总体而言,近期生猪期货价格的上涨是因为现货价格基本见底,而未来涨价的概率偏大。
展望后市,在弱现实的情况下,远期期价靠乐观预期提前上涨,需要关注乐观预期能否兑现。主力2309期价还面临几个风险点:首先,7月前后的断档期时长或有限,从去年9—11月能繁母猪高位趋增的情况推演,同时年初疫病情况3月后明显好转,对应8—9月的出栏供应基数可能重回高位;其次,若养殖主体对后续断档期出现一致性预期而压栏,大肥存栏不能在高温季前有效去化,将加大8—9月猪肉供应压力;最后,端午假期结束后,需求端将进入传统的季节性消费淡季,要步入10月前后才会开始好转。因此,即使后期断档期兑现,带动猪价出现阶段性上涨,也只能以反弹看待,反弹过后,猪价仍有回落可能。同时,近期主力及远月合约期价脱离现货价格反弹过后,盘面升水更高,考虑到现货反弹过后仍面临回落可能,2309合约反弹过后,或仍有月间反弹交易机会。
近期生猪期货价格上涨的持续性仍需要现货价格上涨的确认。目前市场处于“囚徒困境”状态,在产业链持续亏损的情况下,生产者都期望竞争对手去产能,而自己能够享受未来价格上涨的收益,造成在深度亏损的情况下产能去化的速度持续低于预期。目前看来,这种状态还没有完全结束的迹象。近期仔猪价格虽有所松动,但是仍不明显,还没有完全传递到上游产能。
本轮的反弹行情主要是受宏观情绪的利好推动。周二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0%,较前一日下调10个基点,为2022年8月以来首次调整,并创历史新低。6月15日,央行将mlf利率下调10个基点。预计6月20日lpr大概率下降,利好资产价格。由于刺激消费的政策持续释放,叠加端午假期将至,市场盼涨情绪高涨,期价提前反映预期亦在情理之中。
除了近期整体大宗商品市场的上涨对生猪期价有所带动,国内政策加码预期与国外加息暂停得以兑现的双重利好外,北美天气仍存不确定性以及巴西供应进度偏慢也使得近期美盘农产品呈反弹态势,国内玉米、豆粕期价均有所上涨,近期生猪期货主力及远月合约的反弹,还受益于市场对7月前后或有生猪短期供应偏紧的乐观预期。由于年初北方疫病多发导致的仔猪存栏及生产性能损失,7月前后或有阶段性供应不足的可能,而端午假期将至,市场向来对节假日需求存在期待,生猪现货或有一定幅度的上涨空间。
事实上,今年生猪期货2307、2309合约一直维持升水态势。据蒋琴介绍,自去年11月起,国内开始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及仔猪腹泻疫病,考虑到今年1、2月份疫情对仔猪成活率的影响,部分猪源受损或提前出栏,按生产周期推导,市场预期6月底至7月将会出现阶段性“断档”情况,届时猪价或有反弹。值得注意的是,进入6月,猪价尚未如期走强,仍在14元/公斤关口附近振荡“拉锯”,冬季猪病影响或有限。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去年5月份能繁数量首次出现环比上涨,之后能繁母猪连续8个月环比增长,直至去年12月份。因此,预计今年3月至11月,生猪供应应该是环比增加的,若没有相应的消费拉动,预计生猪价格会维持弱势局面。
任何在本网站刊载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资讯、评论、预测、图表、指标、信号、等只作为参考,您须自主做出投资决定,并对该决定负责。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
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投资者依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图表等信息进行交易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与本网站无关。
支付成功
支付成功
支付成功
支付成功
支付金额¥12.5元
确认使用收益支付
绑定推荐人邀请码并完成邀请任务,推荐人获得邀请奖励
关注推荐用户
您将收获更实时、有价值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