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国内产量增幅有限,短期供应压力尚可。但是外围市场,装置开工持续增加,产量持续外溢。整体上,受基本面压制,甲醇将维持偏弱运行。
近期,一方面,进口船货集中到港卸货,沿海库存涨幅明显,随着国内新增产能稳固投放,检修装置逐步恢复运行,后市甲醇供应预计稳定增加;另一方面,原料煤炭价格维持弱势,甲醇成本有所松动。
外围装置开工增加
从供应端来看,目前国内供应短期压力尚可,后市预计稳定增加。随着国内主产区大型装置的投产,国内甲醇产能再创新高,市场对国内供应有增加的预期。不过,本月季节性或阶段性停车检修的装置仍然较多,甲醇开工暂未完全恢复。数据显示,截至6月8日,国内甲醇整体装置开工负荷为65.88%,环比上涨0.8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跌7.88个百分点;西北地区开工负荷为71.99%,环比上涨2.2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跌14.34个百分点。国内产量增幅有限,短期供应压力尚可。
国际供应方面,随着进口船货集中到港卸货,外围市场供应压力逐步累积。装置开工持续上移,长约稳定交付,而欧美需求偏弱,产量持续外溢。我国沿海进口船货到港卸货显著增加,根据船期计算,预计5月甲醇进口量在120万—140万吨,外围市场供应压力逐步累积。表现到港口库存上,近期进口船舶集中卸货入库,到港量显著增加。截至6月8日当周,沿海甲醇库存为87.4万吨,环比涨幅10%左右,沿海地区甲醇可流通货源预估为29.4万吨,江苏库存涨幅明显。6月进口船货到港预报也居高不下,预计中下旬中国进口船货到港量在84万吨,港口现货弱势松动,基差走弱至40元/吨左右。
传统下游疲态难改
一方面,国际天然气价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振荡,天然气作为国际甲醇生产的主要原料,国际甲醇进口成本在1370元/吨左右,国际甲醇进口成本持续偏低。另一方面,煤价维持偏弱,甲醇成本支撑线下移。原料煤炭库存偏高,价格持续偏弱,鄂尔多斯市场q5500大卡动力煤市场价格在535580元/吨,西北煤制甲醇理论成本降至1950元/吨附近,煤制甲醇生产亏损在150元/吨左右,拖累甲醇估值。但目前煤价已跌至合理区间,且随着夏季到来,煤价有旺季预期,甲醇成本线将企稳。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甲醇价格的连续下跌,甲醇多数下游生产利润得到一定修复,中下游逢低采买,刚需补库。不过,随着传统下游季节性淡季的到来,需求端难有显著改善。截至6月8日,甲醇整体下游加权开工率约为69%,传统下游加权开工率约47%,甲醇制烯烃装置平均开工负荷在77.18%,其中外采甲醇mto 装置产能平均负荷约为70.36%。
港口烯烃装置理论利润逐步上行,亏损逐渐收窄,不过整体营利性仍然一般,开工积极性不高,部分装置长期检修。目前陕西蒲城70万吨/年mto装置、阳煤恒通30万吨/年陆续重启,宁波富德60万吨/年、常州富德30万吨/年负荷不高,斯尔邦仍在停车检修中,后期存在重启预期。兴兴能源目前稳定运行中,市场预计其装置有降负可能,若同时外卖原料,将拖累甲醇需求,关注沿海外采甲醇制烯烃装置进展。
综上所述,从基本面来看,外围市场供应压力增加,mto装置推迟重启,传统下游近期延续疲态,需求端暂无利好,甲醇将维持偏弱运行。
3月中旬以来,受供强需弱矛盾的影响,螺纹钢期货一路振荡下行。5月底,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最低下探至3388元/吨。目前,虽然基本面格局并未改善,但是随着市场宏观预期向好,螺纹钢价格从低位反弹。
产量增长空间有限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国内钢厂多数陷入亏损状态,各大钢厂相继安排检修计划,螺纹钢产量快速回落。5月下旬,钢厂利润有所修复,少部分企业开始复产,螺纹钢产量实现两连升,但是仍处于近几年同期低位。随着唐山钢厂限产消息落地,要求a级企业停一台烧结到6月底,非a级企业或停一座高炉,限产被证实不会“一刀切”,短期有利于铁水下降,但是目前来看限产实际影响力度不大,日均铁水产量仍保持在240万吨水平。截至6月9日,螺纹钢产量环比减少3.94万吨至269.47万吨,同比减少28.15万吨。当前短流程钢厂依旧亏损,生产积极性不高,预计钢材供应进一步增长空间有限。
市场需求进入淡季
当前,钢材现实需求进入季节性淡季,高温叠加部分地区降雨较多,建筑钢材日成交数据有所走弱,周度表观需求环比回落5.98万吨至305.54万吨。下游房地产端,1—4月的房地产数据显示,前端和后端的强弱分化明显,房地产竣工延续强势,维持较快正增长,但是新开工表现不佳,累计同比降幅继续扩大。4月商品房销售未能延续2月和3月的“小阳春”行情,5月房企销售也面临一定压力。6月是上半年房企的关键节点,为冲年中业绩,房企将打折促销加快推盘节奏,所以6月房地产销售有望迎来好转。只有房地产销售好转,才能推动市场信心恢复,带动房地产投资和新开工改善,进而带动钢材需求。
5月钢材出口创新高
数据显示,我国5月出口同比(按美元计)下降7.5%,而市场对此预期为下降1.8%,前值甚至为8.5%。虽然5月出口数据远低于市场此前预期,但是钢材出口方面整体表现不俗。据统计,5月我国出口钢材835.6万吨,较4月增加42.4万吨,环比增长5.3%,当月钢材出口数据处于近3年高位;1—5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3636.9万吨,同比增长40.9%。海外钢铁产量呈现同比下滑态势,我国钢材出口的增长或弥补海外产量下滑的缺口。随着钢材价格低位反弹,将使得我国钢材产品在国际市场逐步失去价格优势,后期出口需求或走弱,仍要依靠内需拉动。
此外,截至6月9日,螺纹钢总库存为774.06万吨,环比回落36.07万吨,社会库存为569.55万吨,比上周回落15.33万吨,连续13周保持去库状态;钢厂库存为204.51万吨,比上周回落20.74万吨,连续5周出现去库。在钢厂利润率处于低位的状态下,企业主动去库,目前钢材库存处于季节性低位。
综合以上分析,螺纹钢产量增长空间有限,需求处于季节性淡季,在供需格局并未改善的背景下,电炉成本将是螺纹钢价格的上限,后市关注电炉平电成本3800元/吨一线压力位能否有效突破,单边做多风险较大,稳健投资者可尝试多2310合约空2401合约的正套操作。
现阶段,生猪市场处于供给恢复阶段,需求进入季节性淡季,整体呈现供强需弱格局。此外,猪粮比持续徘徊在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受养殖成本下降的影响,生猪价格成本支撑减弱,后市如何演绎,且看下文分析。
供给相对宽松
上一轮猪周期能繁母猪的去化持续到去年4月,之后生猪产能开始恢复,对应10个月以后的商品猪存栏,大约是今年2—3月生猪产量开始恢复增加。因此,现阶段生猪市场处于产量恢复阶段。虽然市场消费表现一般,但是屠企为了维持规模效应,屠宰量大于需求量,冻品被动入库,冻品库存率高。整体来看,供给端处于存栏高、库存高的阶段,供给较为宽松。
此外,根据我们前期调研结果分析,山东、山西受非洲猪瘟的影响较河南大,山东受到的影响在25%—30%,山西北部受影响较大,与山东受影响的程度差不多,河南受到的影响在5%—15%。不过,南方受非洲猪瘟的影响有限,生猪流动现阶段较为顺畅,对供应的干扰有限。
消费依旧疲软
由于天气逐渐转热,多地高温模式开启,抑制猪肉需求。非洲猪瘟出现以后,部分渠道被其他肉类蛋白抢占,消费替代逐渐增多,挤占了部分猪肉需求。还有部分原因是公共卫生事件全面放开后,生产生活活动还在有序恢复,而工地等组织是猪肉消费的重要客户,这部分消费恢复缓慢,对猪肉的消费有一定影响。整体来看,终端消费依旧疲弱。
利好逐步出尽
5月,根据《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相关部门研究适时启动年内第二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推动生猪价格尽快回归合理区间,这对市场形成短暂利好,但是由于生猪价格始终处于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收储计划发布悬而未决,利好逐步出尽。此外,自5月24日交易时起,生猪期货日内交易手续费标准由万分之四调整为万分之二,非日内交易手续费标准由万分之二调整为万分之一。生猪期货交易手续费调低,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但是基本面偏弱拖累利好政策,生猪价格依旧偏弱。
综上所述,供给方面,现阶段处于生猪产量恢复阶段,供给情况较为宽松,并且仔猪价格高企,无法有效去化产能。不过,由于消费偏弱,屠企冻品被动入库行为增多,冻品库容率高企,短期供应压力较大。消费方面,高温来袭、消费替代增多等因素导致需求疲弱。在此背景下,短期生猪价格仍将呈现偏弱格局。
目前,产区新季苹果已经进入套袋阶段,产量消息真空期带来的驱动不多。笔者认为,在旧季苹果库存压力不明显、新季苹果套袋预期表现不理想的背景下,可适当逢低做多。
5月以来,苹果期货维持高位振荡格局。一方面,旧季苹果进入销售后期,产地走货情况变动有限;另一方面,新季苹果处于套袋阶段,产量消息真空期带来的驱动不多。对于后市,笔者认为,苹果期货的交易重心会从旧季苹果转向新季苹果。
冷库惜售情绪再起
在旧季苹果减产的背景下,产区很难出现跌价清库的情况,更多的是惜售挺价情绪,特别是部分产区反馈冷库中的货源存在质量问题。例如,山东冷库余货出现虎皮病等情况,陕西、甘肃等产区出现水烂等问题。因为冷库存在的质量问题将带来一定的损耗量,所以冷库惜售情绪再起,好货价格高位稳定运行,部分中等偏上的一二级货源价格也维持坚挺。数据显示,当前陕西地区纸袋富士70#起步半商品货源成交加权平均价为4.03元/斤,山东地区纸袋富士80#以上一二级货源成交加权平均价为4.25元/斤,均在高位运行。
从库存水平来看,当前苹果库存尚有压力,但是较2019/2020产季而言,库存压力不明显。据统计,截至6月8日,全国冷库苹果库存量约230.74万吨,较去年同期高出21.11万吨(10.07%),处于历史中等位置。分地区来看,目前山东产地冷库库存量约99.71万吨,陕西地区冷库库存量约58.6万吨,非主产区冷库剩余库存量约72.43万吨。
夏季来临,时令水果如西瓜、荔枝等大量供应市场,华南市场荔枝价格下滑明显,颇受消费者青睐,削弱苹果终端需求。虽然库存苹果进入销售淡季,但是端午节备货将提振一部分需求。考虑到当前库存压力不明显,笔者预计,后期苹果价格大幅下跌空间有限,并且随着存储时间拉长,质量可能面临下滑,所以优质苹果价格或会出现翘尾行情。
坐果表现尤为重要
目前,产区新季苹果已经进入套袋阶段。其中,山东地区果树进入套袋高峰期,蓬莱产区套袋即将结束,总体套袋量或不及去年;陕西产区前期雨水较多,天气好转之后恢复套袋,预计套袋进度比往年推迟一周半左右,据部分果农反馈,生长期低温天气导致部分苹果果个偏小。
今年厄尔尼诺出现的概率增加,或带来高温等极端天气,这对已经完成套袋且正处于果实膨大期的新季苹果而言风险很大。正常来说,苹果树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2℃—25℃,夏季气温过高容易破坏果树光合作用的效率,或导致苹果着色不均匀。此外,果树在高温以及强光照环境下易流失水分,或增加日灼病等问题。因此,需要关注天气变化对新季苹果优果率的影响。
整体来看,旧季苹果库存矛盾不突出,部分冷库的苹果质量已经有所下滑,后期优质苹果出现翘尾行情的概率增加。当前苹果期货趋势性行情暂未显现,后期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新季苹果的套袋表现。前期市场炒作的霜冻天气对新季苹果的影响有待兑现,厄尔尼诺是影响新季苹果优果率的重要风险点。按往年规律分析,苹果初步套袋结果将于7月中上旬揭晓,需关注产区库存消化进度和套袋兑现情况。笔者认为,在旧季苹果库存压力不明显、新季苹果套袋预期表现不理想的背景下,可适当逢低做多。
近期,美国农业部公布了6月供需报告,报告中美国及全球谷物市场新季作物供应预期增加,谷物市场来自供应端的压力持续放大。根据作物生长季节性规律,6—8月是农产品作物天气炒作关键期,在作物播种面积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天气炒作对新季作物的供应影响在6—10月的供需报告中持续体现。
美玉米出口需求疲软
本周初,因全球第三大玉米出口国阿根廷遭遇干旱天气影响,美玉米期价跳空上行。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在上周五表示,阿根廷主要谷物港口的大豆和玉米卡车数量下降至22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也侧面验证了阿根廷干旱天气对其大豆和玉米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在6月阿根廷干旱天气炒作出现之前,市场对阿根廷干旱的担忧影响已经在大豆市场中有所体现。目前,阿根廷玉米市场减产预期炒作主要是叠加了近期美豆、美玉米市场的天气炒作,这也就增加了在6—8月作物生长关键期天气炒作的影响和分量。
在全球玉米主要出口国之中,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乌克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作为世界主要玉米供应国和出口国,其玉米产量和出口数据是月度供需报告关注的焦点。美国农业部最新供需报告上调了美豆和美玉米供应预期,其主要原因是美元升值导致美豆、美玉米高价,在出口需求持续疲软的影响下,美国及全球玉米期末库存数据预期上调。具体数据方面,美国农业部6月供需报告上调美国2023/2024年度玉米期末库存预估为22.57亿蒲,高于5月预估的22.22亿蒲。报告预期,全球2023/2024年度玉米期末库存预估为3.1398亿吨,高于5月预估的3.129亿吨。
俄罗斯小麦供应压力增加
6月初,美麦期价在经过连续5个交易日的上涨之后,主力合约期价振荡盘整。在本轮天气支撑美豆、美玉米期价联动反弹行情中,美麦跟涨,但反弹幅度明显弱于预期。与5月供需报告美麦单产下调的利多影响不同的是,5月中旬到6月,有关美麦单产提升的预期不断升温,美麦市场供应紧张担忧也随之下降。
在美国农业部6月供需报告公布前,市场猜测政府可能上调美麦产量预估。另外,根据调查,分析师平均预计2023/2024年度美国小麦产量将上调至16.7亿蒲,高于5月预测的16.59亿蒲。从实际报告结果来看,6月报告中美麦2023/2024年度产量预期为16.65亿蒲,略低于分析师预测的16.7亿蒲,但仍高于5月报告预估的16.59亿蒲。美国2023/2024年度小麦期末库存为5.62亿蒲,高于5月报告预估的5.56亿蒲。对比报告结果不难发现,在5—6月近一个月的时间周期内,美麦种植环境较预期改善。报告显示,美麦单产在5月报告中明显下调,其在6—7月的报告中对单产数据进行修正,5月报告的利多影响也随之淡化。
图为全球玉米主要供应和出口情况(单位:千吨)
另外,黑海谷物出口及俄罗斯低价小麦供应都是近期影响国际小麦市场的重要因素。对于黑海谷物出口的担忧,其整体影响在淡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因素已由2022年的主要因素退居为2023年的次要因素,预计其阶段性影响市场,但是不会改变谷物市场供需大趋势。俄罗斯低价谷物供应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国、欧洲等主要小麦出口国。在6月供需报告中,市场预期2023/2024年度俄罗斯小麦产量、出口分别为8500万吨、4650万吨,预计新年度全球谷物市场中俄罗斯小麦供应压力还将持续影响市场。
1 “禁采令”影响究竟有多大
4月15日,缅甸佤邦政府发布了《关于暂停一切矿产资源开采的通知》,称在不具备成熟开采条件之前,暂停一切矿产资源的开采和挖掘;对合同尚未到期还在开采的公司企业给予3个月时间,做好善后工作;8月1日后矿山停止一切勘探、开采、加工等作业;对于8月1日后仍违规操作的企业或个人,交司法部门严惩。5月20日,佤邦政府出台《关于执行“暂停一切矿产资源开采”的通知》,通知显示佤邦各矿区从即日起,为8月1日停止作业做好停产准备,理由是保护经过10多年“破坏性和浪费性采矿”的剩余资源。
缅甸暂停佤邦地区锡矿开采给全球锡市场供应带来压力,并在中短期内推高锡价。4月17日后锡现货均价连续4日上涨,涨至20.93万元/吨。4月17日,沪锡期货主力2305合约高开高走,14时30分前后涨幅达12%,触及涨停板,报218700元/吨,创2月23日以来新高;4月18日继续大涨超7%,此后至6月初价格整体在19万—22万元/吨区间波动。lme的3月锡期货价格在4月17日上涨10%,从4月14日的25050美元/吨升至27500美元/吨。
国际锡协会警告称,缅甸此举可能威胁到全球近10%的锡精矿供应,在8月全球锡矿供应下降之后,锡金属价格可能会反弹。
缅甸是世界第三大锡生产国,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锡矿储量11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22%,居世界首位;印度尼西亚、缅甸的储量分列第二、第三位,分别为80万吨和70万吨,储量占比为16%和14%。
缅甸是我国锡矿进口第一来源国,2022年,我国锡矿供应总量中约有32%来自缅甸。2023年4月,佤邦出口至我国的锡矿总量占缅甸出口至我国的锡矿总量的89%。佤邦是缅甸最大的锡矿产区,位于我国云南省与缅甸交界处。佤邦境内有丰富的金、银、铜、铅、锌、锡等矿产资源,其中锡矿储量丰富,是其主要出口商品之一。截至2022年年底,佤邦地区锡产量占比缅甸锡总产量的70%以上。
根据国际锡协会的数据,在缅甸政府管辖的地区,包括克耶邦的mawchi矿和缅甸南部坦宁达伊(tanintharyi)地区的heinda矿,也只开采了少量的锡,若后续8月1日佤邦完全停止矿山开采,则将导致缅甸国内锡矿供应量面临较大缺口,并使我国面临严重的锡供应担忧。据统计,2022年缅甸对中国的锡矿出口估计为4.74万吨,较2021年增加约1万吨。我国来自刚果、澳大利亚、尼日利亚、老挝、俄罗斯和马来西亚的锡矿进口量较小,目前仍不确定这些替代来源的供应是否能够快速增加或达到足够的规模,以抵消来自缅甸的损失。
2 我国冶炼企业压力依然较大
图为中国锡矿产量(单位:吨)
4月,我国锡矿进口量为18671吨,环比减少14.85%,同比增加18.09%;1—4月,我国锡矿累计进口量为74171吨,同比减少29.05%。锡精矿进口量大幅度下滑,主要原因为进入2023年,锡现货价格出现明显下跌,叠加锡矿品位下降的影响,锡矿开采利润受损,引发矿商捂货情绪。
5月,国内精炼锡产量为1.57万吨,环比增加4.72%,同比减少4.1%;1—5月,国内精炼锡累计产量同比减少2.6%。预计6月产量为1.37万吨,同比增加32.69%。目前云南和江西地区精炼锡冶炼企业合计开工率为54.17%,其中云南地区冶炼企业开工率为57.46%,多数企业依然持稳生产;江西地区冶炼企业开工率为48.56%,产能略有下降。当下多数冶炼企业表示,锡矿和废料供给相对偏紧,近期原料采购量减少,考虑到锡锭火法冶炼周期在两周左右,锡锭电解冶炼周期在1个月附近,近两周锡冶炼企业原料采购紧缺状态会逐渐反馈至后续的锡锭产出。整体来看,近期锡冶炼企业的产量仍然难以大幅增加。
图为中国精炼锡进口量(单位:吨)
3 未来锡矿产量
仍存悲观预期
从需求角度来看,新兴市场的锡需求十分强劲,呈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锡消费国,预计达到30.3万吨。此外,其他一些地区的锡消费预计也有增长,其中包括中东、南美洲和欧洲地区,消费量继续增长,消费增长将主要来自随着其不断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厂、创新技术以及电子产品的维护和更新对锡的需求。
过去几年,从镍矿、铝土矿、煤矿,到棕榈油、锡矿、铜矿,印度尼西亚政府一直在拉长其能源矿产“禁止出口”的名单,目前,它还在考虑在6月禁止出口所有未经加工的金属矿石,包括锡。在全球能源市场,印度尼西亚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出口大国,是世界第六大铝土矿生产国,铝土矿储量排名世界第五;也是全球主要锡出口国,去年印度尼西亚出口了价值24.4亿美元的精炼锡,而印尼本国只消耗其锡金属产量的5%。鉴于这一趋势,缅甸可能会受到激励执行类似的政策,因为缅甸几乎没有锡的下游选矿。
目前,全球其他主要的锡矿开采国包括秘鲁、刚果、玻利维亚、巴西和澳大利亚,如果其他生产国不提高产量以弥补缅甸的供应缺口,将会引发全球供应担忧。但这些国家大多数是新兴市场国家,地缘政治风险较高,尤其是刚果、玻利维亚和巴西,预计2023年锡产量存较大不确定性。另外,由于缅甸政局的不确定性以及佤邦地区对锡资源的控制,机构预计缅甸经济增长缓慢,到2032年平均同比增长率仅为1.8%。根据statista的数据,尽管缅甸生产了相当大比例的锡矿,但2021年缅甸并未跻身亚太地区前九大精炼锡出口国之列。相比之下,另一个主要锡生产国印度尼西亚在2021年出口了7.49万吨精炼锡。鉴于缅甸锡矿开采行业的规模,缅甸政府更有可能通过当地选矿和精炼锡投资来促进该行业的增长,以巩固其在亚太地区精炼锡市场的份额。
从长期来看,预计缅甸仍是全球重要的锡生产国,尽管政治不确定性将增加其锡产量的下行风险。惠誉旗下研究机构bmi提供的矿业风险/回报指数将缅甸在亚太地区13个市场中的排名放在最后。这反映了市场对该国糟糕的政治前景不稳定、未来锡矿供应脆弱性的悲观预期。
总体而言,预计未来10年缅甸锡矿开采的下行风险将持续加剧。尽管如此,鉴于缅甸历史上的采矿能力以及佤邦作为其收入来源的重要性,我们认为缅甸或利用这些资源来维持一定水平的锡矿产量,这些产量也可能来自佤邦之外地区。
综上所述,若我国后续锡矿进口需求未能覆盖缅甸的供应缺口,按照这种趋势,2023年下半年随着佤邦暂停锡矿开采且持续时间较长,中长期将导致锡矿供给端收缩,叠加半导体行业在消费需求端触底回升的推动,预期沪锡期货价格将向上突破至25万元/吨以上。
[澳大利亚新季菜籽减产预期较强]
目前,市场对2023/2024年度澳大利亚菜籽减产预期较强,主要原因是在厄尔尼诺气象条件下澳大利亚容易发生干旱,这将导致菜籽单产下降、产量减少。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与科学局在6月的季度报告里称,预计2023/2024年度澳大利亚菜籽种植面积为349万公顷,同比减少10.54%,但是仍处历史较高水平;预计菜籽单产为1.41吨/公顷,同比下降33.5%,低于近5年平均值1.66吨/公顷;预计菜籽产量为492万吨,同比减少40.5%。从主要变量来看,澳大利亚菜籽减产预期较强,除市场对单产预期不乐观外,澳大利亚干旱的预期则是根本原因。根据澳大利亚气象局报告,西澳菜籽产区5月降水量较平均水平下降73%,为有记录以来的同期第二低,西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和南澳东部地区土壤湿度也低于均值水平。
根据澳大利亚气象局6月8日的消息,未来1—3个月,澳大利亚菜籽产区将维持高温干燥模式,今年7—9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很可能低于中位数。因此,从未来澳大利亚天气和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与科学局发布的报告来看,后期美国农业部继续下调澳大利亚菜籽预期产量的概率较大。美国农业部6月供需报告预计,澳大利亚2023/2024年度菜籽单产和产量分别为1.4吨/公顷(5月预测值为1.51吨/公顷)和490万吨(5月预测值为530万吨)。
[加拿大新季菜籽产量将略微增加]
虽然加拿大2023/2024年度菜籽产量预期同比略增,但是增幅较前值收窄。加拿大农业部发布的5月报告显示,新季加拿大菜籽种植面积预计为874万公顷,同比增加0.94%,但是较4月预测值减少0.68%;菜籽单产预计为2.13吨/公顷,同比增加0.95%,较4月预测值增加0.47%;菜籽产量预计为1840万吨,同比增加1.24%,但是较4月预测值减少0.54%。新季加拿大菜籽单产稳中上调,说明未来天气条件相对乐观。从近期加拿大菜籽产区降水情况来看,累计降水量基本处于正常水平,但是土壤湿度偏低,尤其是艾伯塔省的土壤湿度偏低。若后期加拿大产区降水持续偏少,则需警惕干旱对菜籽单产的影响。另外,美国农业部6月供需报告维持2023/2024年度加拿大菜籽产量2030万吨的预期。
加拿大菜籽供应仍较充足,短期出口量预期维持在中高水平。假设2022年10月以来加拿大出口的全是新季菜籽,那么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加拿大累计出口菜籽570万吨。根据加拿大菜籽出口目标880万吨计算,则其还有310万吨出口量,即4—9月仍有近52万吨的月均出口量。如此推算,4—6月,加拿大菜籽出口量保持在月均60万—80万吨的概率较大,相对应的是,加拿大对我国菜籽月度出口量可保持在50万—60万吨,即我国6月、7月的菜籽进口量仍较高。
[俄罗斯菜油出口高峰可能未结束]
近年来,俄罗斯菜籽和菜油产量持续增加,菜油出口量也不断上升。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2023年度俄罗斯菜油产量预计为122万吨,出口量预计近118万吨。考虑到2022年以来俄罗斯菜油以出口至我国为主,假设2022/2023年度俄罗斯菜油出口量中有100万—110万吨出口至我国,数据显示,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我国累计进口俄罗斯菜油65万吨左右,那么5—9月俄罗斯对我国的菜油出口量仍将有35万—45万吨,即月均7万—9万吨出口量,远高于往年同期较高水平4万吨。
[为何新季美豆面积和单产未调整]
美国农业部于当地时间6月9日发布月度供需报告,市场对豆类市场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在今年大豆种植较为顺利的背景下,美国农业部是否会调整美豆种植面积和单产。
首先,美国农业部在3月种植意向报告中给出低于市场预期的8750万英亩大豆种植面积,这给市场埋下了“后期面积上调”的预期。然而,从美国农业部对美豆种植面积的调整规律来看,5月、6月供需报告基本没有调整过大豆种植面积数据,但是6月底的种植面积报告往往会较前期预测作调整。因此,在今年美豆种植较为顺利的背景下,美国农业部可能会在6月底的种植面积报告中上调美豆种植面积。
其次,美国农业部对新季大豆单产的第一次预测是在2月的展望报告中,在之后的5月、6月、7月供需报告中基本不对单产作调整,除非6月天气条件较差,美国农业部可能会在7月供需报告中下调美豆单产(2009年以来,仅有的两次调整是2012/2013年度、2019/2020年度均是下调美豆单产)。因此,美国农业部6月9日发布的供需报告未对美豆单产作调整。
最后,在美国农业部今年发布的第一份生长报告中,美豆优良率仅有62%,处于同期偏低水平。若后期美豆优良率持续处于低位或继续下调,则后期美国农业部下调美豆单产的概率将增大。相反,若后期美豆产区降水改善,美豆优良率持续回升,则美国农业部下调美豆单产的概率较小。
2023年全球阔叶浆产能增速近10%,而需求端在欧美加息大背景下呈现疲软态势,海外供应格局转向宽松。国内需求端近5年都未出现超过3.2%的增长幅度,故国内供应格局亦将呈现偏过剩局面。
上期所纸浆期货在历经一段时间的企稳反弹后,近期整体再度转为振荡偏弱态势,主力sp2309合约重回5150元/吨附近,先前反弹带来的盘面偏高估值得以小幅修正。纸浆现货端表现同样有所分化,针叶浆部分下调,国内针叶浆银星5300元/吨,俄针叶浆5150元/吨,阔叶浆则由于前期针、阔叶价差大幅走扩迎来触底反弹,各地市场报价处于4250—4350元/吨一线。我们认为,当前供需两端呈现的态势将成为左右期现市场后续走势的重要推手。
增供背景下进口量再创新高
关注点回归到供需基本面,进入二季度,海外市场增供步伐不减。智利阿劳科150万吨/年的新产能于2022年年底开始投产,2023年1月底有纸浆出产消息传出,预计其装置将在今年上半年末达到满产状态。乌拉圭upm 210万吨/年产能在4月中旬开始生产,5月出货,预计产品将在三季度陆续到达国内。而根据国家海关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木浆进口量297万吨,创下历史单月新高,1—4月份国内木浆进口量累计增加138万吨;4月针叶浆进口量虽环比出现季节性减少,但同比数值仍然较高,近5年中仅低于2019年,阔叶浆单月进口量则维持历史高位。根据pppc数据显示,4月全球主要出口国家木浆发货量同比减少7.4%,针、阔叶浆同比分别减少8.9%和3.5%,1—4月对中国地区木浆发货量同比增加1%,高于欧洲、北美、日本等地,表明海外需求下滑可能更为严重,导致发货向中国倾斜,加剧后者供应压力。
下游需求进入瓶颈期
需求方面,当前国内成品纸市场整体并未出现明显好转,分类别看,文化纸大幅下跌、白卡纸继续下调,生活用纸止跌略涨,下游低价货源减少,供应仍显宽松,纸厂补库积极性受终端需求拖累。盈利方面,当前纸厂即期利润较年初明显修复,交投氛围略有好转,一定程度上使得纸浆刚需相对稳定。由于成品纸市场尚未完全企稳,前期生活纸企业陆续发布涨价涵,但实际落实情况及后续需求表现仍待观察。同时海外经济下行风险使得外需走弱的利空并未完全释放,成品纸内外需预期均不乐观。而纸浆价格在大跌后供应也未出现明显缩量,需求端缺乏持续上涨驱动。
综上所述,考虑到2023年全球阔叶浆产能增速近10%,而需求端在欧美加息大背景下呈现疲软态势,海外供应格局转向宽松。国内由于2022年漂针浆进口量同比减少15%,今年只要恢复一定进口额度,如若回到800万吨水平,便有超过10%的供应量增长,国内漂针浆一季度进口激增超16%便印证了这一预判。考虑到需求端近5年都未有出现超过3.2%的增长幅度,故国内供应亦将呈现偏过剩局面。当前相关行业机构预计本轮进口价格最终有望下跌至600美元/吨一线,按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在6.9—7.1区间折算,则成本为600×1.13税率×6.9汇率 150港杂费≈4820元/吨至600×7.1×1.13 150≈4950元/吨。操作上,投资者可关注前期盘面多次触及的高压力位附近的沽空机会,目标低位则锚定进口折算成本均值变化。
5月下旬以来,在宏观预期向好以及成本反弹影响下,螺纹钢期货价格底部回稳。对于螺纹钢价格后期走势,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宏观政策、下游需求以及粗钢平控,本文将逐一分析。
宏观:海外风险偏好提升,国内政策预期增强
5月底美国债务上限协议达成,债务违约风险暂时解除。尽管5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创出2月以来新高,但失业率回升0.3个百分点,环比回升幅度为疫情之后最大值,薪资增速则小幅回落。这种情况下,6—7月暂停加息的预期增强,美元指数在5月底行至阶段性高点后振荡回落。
国内方面,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经济持续向好的关键所在。5月下旬开始,市场对于政策加码的预期有所增强。我们认为,6月月中美联储议息会议前后和7月下旬半年度中央政治局会议为出台新政策的关键时点。在此之前,政策预期对价格形成支撑,而之后需要注意预期差对价格的影响。
需求:弱现实强预期格局延续
6月开始,螺纹钢市场进入传统需求淡季。从历史数据看,每年这个时候,螺纹钢市场常会出现4—6周的累库。不过,近两年螺纹钢期货端呈现淡季讲预期、旺季看现实的情景。以近期的行情为例,2022年11月到2023年3月月中的上涨更多是基于宏观预期,而3月月中至5月下旬的下跌则更多基于行业高供应、低需求的基本面现实。所以,相比淡季需求疲弱,市场更加关心需求变化幅度以及是否存在超预期因素。
现实需求方面,在“保交楼”政策推动下,房地产竣工恢复较快,但与螺纹钢消费相关系数最大的新开工面积维持着30%左右的降幅。目前来看,商品房销售面积决定拿地和新开工意愿,而4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1156亿元表明当下居民购房意愿依然偏弱。今年房地产投资及新开工下行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但在低基数效应以及政策逐步落地的影响下,下半年二者有望边际改善。
基建投资近几个月有所回落,主要是由于项目不足。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和施工项目计划投资回落以及4—5月沥青装置开工率回落均验证了这一结论。考虑到目前房地产投资相对较弱,制造业企业扩产意愿仍不强,基建投资稳增长的作用凸显,政策有加码可能,预计基建投资相比其他行业将保持较高的景气度。
供应:平控压力下产量预计回落
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今年粗钢平控基调继续,鉴于前4个月统计局口径的粗钢产量已经增加1395万吨,5—12月同比产量至少要下降这一数量才能够完成平控任务。若再考虑去年下半年基数较低的问题,则未来两个季度限产压力会更大。所以,需要关注7—8月消费淡季是否会有政策性限产措施出台。
由于煤焦价格跌幅较大,即使近期铁矿石价格反弹,钢厂生产仍有利润。根据测算,目前长流程螺纹钢即期利润每吨超过百元,上周全国247家钢厂盈利占比数据也回升10.82个百分点,至43.72%。后期钢材供应大趋势下降,只是减产过程会比较曲折。
总体来说,未来1—2个月螺纹钢市场延续供需双弱格局,但市场焦点集中在政策加码以及需求转强预期上,价格将振荡偏强运行,上方高点预计在3800元/吨。之后待预期证实或证伪,再重新确定方向。
行情回顾:整体呈现冲高后振荡回落格局
1—6月,铜价整体呈现冲高后振荡回落的格局。1月,受国内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的乐观预期影响,铜价受到强烈提振,国际铜期货价格持续冲高,并于春节前创下年内的高点64040元/吨。2—3月,国际铜期货价格整体有所回落,并围绕61000—62000元/吨呈现持续振荡的格局,其中2月随着此前乐观预期的兑现以及累库幅度的超预期,价格较1月出现回落。3月,宏观面影响整体转向更为中性,其中美国爆发银行业危机对铜价一度形成较大冲击,基本面供需较为平衡,整体来看铜价重心较2月再次小幅回落。4月,美国银行业危机持续发酵,欧美经济复苏动能转弱,两者共振之下铜价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回落,国际铜期货价格当月下跌3.32%,价格重心进一步下跌至59000元/吨附近。5月,美联储加息预期开始回升,对铜价形成进一步利空,此外,基本面上铜去库出现不及预期的风险,宏观面、基本面共振之下,国际铜期货价格一度下跌至2023以来低点55550元/吨。
6月开始,美联储6月加息预期降温,叠加铜现货供应偏紧,两者共振使得铜价形成一波新的反弹,从5月末的低点上涨至60000元/吨附近。
整体来看,1—6月,国际铜期货价格有效反映了市场宏观预期以及基本面的变化,国际铜价格与沪铜价格相关系数达到了0.993,与lme铜价格相关系数为0.907,体现了国际铜品种价格的有效性,完善了我国的铜定价体系,为相关企业进行贸易提供了更加多元边界的定价与结算标准,提升了我国的铜定价权。
2 品种表现:国际铜期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由于能够衡量全球市场的健康状况,铜通常被称为“铜博士”,广泛用于建筑、基础设施和家用电器。国际铜期货的推出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和大宗商品定价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和消费国,但长期以来国际铜的定价权被海外交易所把持,因此,赢得铜市场更多话语权、提升在国际铜市的定价影响力成为上期能源国际铜期货推出的重要契机之一。通过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等交易模式,国际铜期货吸引了境外交易者参与,使其与上期所铜期货形成“双合约”格局,全方位多角度接轨国际铜市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化期货品种。
截至2023年5月底,国际铜期货累计成交1240.58万手,累计成交金额37230.3万亿元,日均成交2.14万手,今年日均持仓3.59万手。境内外机构投资者和产业链企业积极参与,法人和境外客户成交占比逐步提升。这表明国际铜期货已在市场中获得广泛认可,逐渐成为行业巨头之间贸易定价的基准。国际铜期货是国内首个以“双合约”模式运行的国际化品种,在推动我国大宗商品定价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家境内外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书,约定在铜矿和精炼铜的跨境贸易中使用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铜期货作为定价基准。此外,来自缅甸的万宝矿产铜业旗下产品成为国际铜期货上市以来首个境外注册品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国际铜期货为交易型机构和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策略工具。例如,沪铜-lme铜的跨市套利已经广泛运用于市场上,而上期能源国际铜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套利机会,如两腿的“lme铜-国际铜”“沪铜-国际铜”套利策略,或涉及三个市场以上的多腿套利策略。
以“国际铜-沪铜”两腿套利为例,采用国际铜期货具有优势。首先,人民币计价降低了跨市套利的汇率风险;其次,交易时间匹配方便操作;最后,相关系数高有利于程序化交易等形式进行套利策略。
虽然国际铜价格与沪铜价格相关系数高达0.993,与lme相关系数也是0.907,但在某些特殊时点,相关性却不显著。例如,2021年9月lme铜与国际铜期货相关系数仅为0.7,体现了内外盘之间短期的基本面背离。因此,在跨市套利策略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市场基本面、政策环境、市场预期等。
国际铜期货填补了铜产业链国际贸易人民币计价套保工具的空白,为境内外企业提供人民币套期保值、仓单融资等多项服务,促进了国内外铜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全方位融合。截至2023年5月底,国际铜期货已累计交割27次,交割量5.87万手,2021—2022年累计交割金额133.64亿元,指定交割仓库共8家,实现了“国内期货、国际期货、国内现货、国际现货”四个市场的完全打通。
国际铜期货还为企业提供了多项创新服务,例如托克投资成功办理了全国首单保税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这表明国际铜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
任何在本网站刊载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资讯、评论、预测、图表、指标、信号、等只作为参考,您须自主做出投资决定,并对该决定负责。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
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投资者依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图表等信息进行交易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与本网站无关。
支付成功
支付成功
支付成功
支付成功
支付金额¥12.5元
确认使用收益支付
绑定推荐人邀请码并完成邀请任务,推荐人获得邀请奖励
关注推荐用户
您将收获更实时、有价值的资讯